引言
对于任何寻求在印度建立品牌的企业而言,商标注册应视为优先法律事项——宜在对市场营销、产品研发或品牌推广投入大量资源前完成。
印度商标制度受《1999年商标法》及《2017年商标规则》管辖。该国法律体系虽针对注册与未注册商标均提供保护,但商标注册所带来的法律效益与实践效益明显更强。未注册商标须通过普通法中的“假冒之诉(Passing off)”来寻求保护,而该救济方式保护范围有限且程序更复杂,本文后续将对这点进行详细阐述。
印度法律提供保护的商标类型多样,包括:文字商标、图形商标、组合商标、标语商标、产品包装、声音商标及颜色商标等。
为何应先注册后使用
强烈建议在将商标投入市场使用之前先对其进行注册。仅依赖使用而不进行注册,会使商标所有人面临潜在的法律纠纷,其中包含第三方抢注相同或相似商标的风险。一旦发生冲突,未注册使用方需承担证明其在先持续使用(该商标)的举证责任,而他们往往缺乏充分的证据。尽早注册可确保法律确定性、权利优先权以及明确的法定执行依据,包括启动侵权诉讼和寻求禁令救济的权利。
注册流程详解
就商标注册而言,商标必须能够以图形方式呈现,且能将某一主体的商品或服务与其他主体的区分开来,这一点至关重要。然而,某些商标因其缺乏显著特征、易引起混淆或误导、与知名商标相同或近似,或是违反印度任何法律的禁止性规定,均不具备注册资格。
注册商标对于塑造品牌形象和保护产品的知识产权而言,既至关重要又值得提倡。商标注册流程分为多个步骤,而每个步骤对于确保商标的独占所有权都不可或缺。
未注册商标的有限保护
尽管注册是更优选择,但未注册商标也可能获得有限的法律保护。《1999年商标法》第34条承认未注册商标在先使用人的权利,并在这类情况下对注册商标所有人的权利行使加以限制。具体而言,若他人在注册商标所有人主张的使用日或注册日之前,已善意且持续地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,该法禁止注册商标所有人对其提起侵权诉讼。此项法定保护的适用条件是:未注册商标已用于相同商品或服务,且使用人能够提供该使用行为的证据。
此外,在普通法下,假冒之诉的救济方式仍然适用。要使假冒之诉获得成功,原告必须证明以下三点:(a)未注册商标拥有商誉或声誉;(b)被告存在可能误导消费者的虚假陈述;(c)原告的业务或品牌已遭受实际损害或存在潜在损害。不过,与注册商标的维权相比,此类诉讼往往涉及更复杂的诉讼程序,且举证责任更重。
使用要求与不使用撤销风险
注册商标必须在商业活动中使用才能维持其法律效力。根据《1999年商标法》第47条,若商标自注册之日起五年内未被使用,或在撤销申请提出前连续五年未被使用,则可能被撤销。为降低这一风险,商标所有人应确保该商标真实、持续地用于相关商品或服务。具体操作包括留存带有日期的记录,例如发票、包装、广告、网站或社交媒体使用记录等,这些材料需清晰显示该商标。即便最小程度地使用也可满足要求,前提是这种使用是真实且可验证的,而非仅仅是象征性的。定期核查注册商标的使用情况并留存相关证明文件,能显著减少因不使用而面临的挑战。
总结
在印度,商标注册是打造和保护品牌的关键环节。它不仅赋予商标法律保护与维权权利,还能增强品牌的独特性、助力市场差异化,并有助于创造宝贵的无形资产。注册商标可提升信誉、为企业估值提供支持、增进商誉,且能为国内外业务扩张提供便利。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,尽早获得商标权不仅是明智之举,更是一项战略性的必要举措。